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成就 |
發布日期:2017-08-28 |
來源:浙江臺州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瀏覽次數:4177 次 |
|
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經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偉大成就。 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連續四年保持了10%或略高一些的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同期3%―5%的水平。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萬億元,達到20.94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相當于2002年的近1.5倍。主要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目前,我國糧食、棉花、肉類和原煤、鋼、水泥等100多種工農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從投入看,通過不斷加大節能降耗工作力度,能源資源消耗出現可喜變化。2006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23%,出現了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從產出看,2006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3.87萬億元,是2002年的2倍多。2006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8萬億元,是2002年的3.2倍。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59.5元,四年年均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年均增長6.2%。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正在從滿足基本需要向舒適型轉變。文化、旅游、體育、健身、休閑等消費熱點不斷涌現。目前,城鄉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已分別由2002年的37.7%和46.2%,下降到35.8%和43%。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農業基礎進一步穩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健起步。糧食生產在連續三年實現大幅增產的基礎上,主要糧食品種優質率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業穩步發展,2006年增加值達到82702.8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47%。基礎設施繼續改善。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面取消農業“四稅”及其附加,每年減輕農民負擔約1250億元。加大對農民補貼與轉移支付力度。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力度加大。金融改革邁出新步伐。投資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不斷完善。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繼續改善,到2005年底,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超過50%。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2006年進出口總額達17607億美元,是2002年的2.8倍。我國已連續14年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截至2006年末,全球500強企業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200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部分)達161億美元。 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從經濟總量的排位來看,我國以美元計算的GDP,2005年突破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按照現行匯率計算,2006年達2.68萬億美元,與排名世界第三的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我國從2004年起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截至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一,達到10663億美元。不僅傳統工業產品名列世界前茅,電腦、移動電話、彩色電視機等新興電子產品,我國也已成為世界主要生產大國。
|
|